顯示具有 Hayes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Hayes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

溝通的智慧 from 聖經裡的小故事

From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eisensky&article_id=11054515

溝通不是說來說去,而是用心建立關係。溝通的藝術首重瞭解對方言默之道。談到溝通,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說話的藝術。然而,聽的藝術並不亞於說的藝術,懂得說的人也常常是懂得聽的人。雅各書「你們要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……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」。箴言「未曾聽完先回答的,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」。可見聖經早就指出聆聽的重要。

傾聽既是簡單的,也是大有學問的。舊約中所羅門王傳位給羅波安後,十二支派的首領前來覲見新王,請求減輕賦稅。這位年輕氣盛、莽撞輕浮的王不僅不懂得化干戈為玉帛,化戾氣為祥和的處世觀,更隨便丟出一句不恰當、不得體的話「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;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,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;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,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」。從此,國家分裂成南北兩國,內戰綿延,國庫虛空,國勢也日漸衰落。聖經另有一段美好的溝通範例,就是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之間的交談。

有效的溝通有提問與聆聽兩部份。提問是釐清問題,不斷提出問題以尋求真正了解對方為目標。聆聽是積極聆聽,適時回答,記住對話並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。

信任與溝通 from 聖經裡的小故事

From http://blog.xuite.net/springman/bible/5740161

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戰爭已經告一段落之後,約書亞便打發流便人、迦得人、瑪拿西人回到約旦河東岸,因為他們照著自己的承諾,幫助以色列人打完了戰爭。當流便人、迦得人、瑪拿西人回到自己的地方之後,就在靠近約旦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祭壇。

這時留在約旦河西岸的部落一聽到這件事就準備去攻打他們,因為私下立一座祭壇可能是要獻祭給其他的神,這是大大得罪耶和華的地方。於是約旦河西岸的部落就聚集在示羅準備開戰。

在這個時代,信任的關係愈來愈重要,我們透過網路接觸到很多未曾謀面的人,接收到很多新的資訊。我們對這些人、這些資訊有所相信,這是因為我們信任網路所傳播的東西是值得相信的。若彼此無法信任的時候,對方任何的言語、行為都會被做負面地解釋。

就像這次約旦河東西岸開打的事情,也被部分以色列人以為,這兩個勢力準備攻打他們。所幸以色列人先派了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去跟這兩個勢力談。雖然以色列還是做了負面地解釋,但還不至於完全不信任對方,因為如果完全不信任對方的話,以色列就不會讓自己的領袖到對方的陣地去。

以色列的首領責備約旦河東岸的勢力為何要背叛耶和華,這樣會大大得罪神而且也會連累到其他人。但約旦河東岸的勢力很鄭重地向以色列的領袖保證,他們絕對不是要背叛耶和華,他們建壇的目的是要當作證據,證明自己並非與耶和華隔絕的。

當初以色列人尚未進迦南之前耶和華的約櫃與他們在一起,但是現在以色列人進了迦南,而耶和華的約櫃也跟著進迦南,約旦河東岸的勢力就感覺到他們離神的約櫃很遙遠,萬一以後他們的子孫被以色列人所排斥時怎麼辦?於是他們想到在約旦河東岸建立一座耶和華的祭壇,證明自己是耶和華的子民。以色列的首領聽完了解釋之後,就改變原先出兵的計劃,回家去了。這次的溝通非常順利,雖然以色列人的領袖使用責備的口氣,但約旦河東岸的勢力單純為自己辯護,在辯護的過程中沒有反唇相譏,沒有引起其他的不快。

而以色列的首領聽完了解釋之後,沒有其他的責難,不節外生枝,而且不會堅決地要約旦河東岸的勢力將祭壇拆掉。

我們平常的溝通常常很不順,愈溝通反而愈無法溝通,其中的兩個原因就是:彼此不信任以及堅持己見。因為彼此信任度不夠,因為不願意溝通,或者溝通時不願意坦誠,還互相猜忌與試探,這樣的溝通結果常令人很失望。

另一個困難是堅持己見,沒有人願意改變,大家都認為自己有道理,對方應該與自己配合,但實際上,願意認錯與改變的人常常會得到更大的尊重。